|

楼主 |
发表于 2017-4-8 20: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坡石居士 于 2017-4-8 23:34 编辑
序 言 文\贾 逊
在佛教中国化得历史进程中,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不断从佛教的文化体系里汲取了丰富的养分;而佛教传入中国,又为书画艺术的创作,带来了无限丰富的题材和不可思议的灵感。
以禅理喻画以禅理喻理的思维方式,在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历代文人书画风格的提升。明清以来,无论八大山人、石溪、渐江、石涛还是近代虚谷和尚、弘一大师,圆霖长老,他们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具备鲜明的个人风格,且都成为绘画史的典范,其禅学修养是内在支撑,正所谓:诗为禅家添锦绣,禅是诗家切玉刀。
禅门书画不是一种单纯的技巧与工艺,它是一种修炼和一种境界。艺术家们将其空灵不羁、行云流水、触类即真、心包太虚的禅宗境界带入书画作品中,成就了陶冶情操的艺术珍品。正所谓“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喻也。”
翁达十与正天以心印心,沐手心象,他们的艺术作品,更是以禅入字,以禅入画,以乐净心,自成一家,相得益彰,足见智慧。
圆霖长老,当代高僧,一代禅画宗师,出家梵行六十余载,修行之余以书画为佛事,以禅墨接引众生。翁达十先生早年缘拜圆霖长老为师,书、画、印诸艺具显。达十尤善画荷,其笔下墨荷枝蔓摇曳,离诸染污;叶残婆娑,不与恶俱;佛座须更是戒香充满,柔软不涩,面相熙怡。达十的作品向来追求“一超直入如来地”的禅心修为——论画不在形似,笔墨旨在洒脱飘逸,境界贵在萧条淡泊,虚实相映,出神入化,似有还无之间。耿广敏先生评价其作品“逸笔草草,墨彩淋漓;篆刻刀法求生,字法求古,章法求象,融雄秀、寓佛性。”
正天居士亲近圆霖长老,得恩师点拨,口传心授。其足履常入丛林道场,身心喜与高僧交游,以百世为斯须,以天地为室庐,廛市入禅寺,庶不涉俗。其作品驰思造化,笔下充满空灵超然;耿广敏先生评价其“早岁羡晋贤之韵,其行草、小楷尤得助力,斩获颇丰。行草而外,力追先秦,钟鼎盤盂,池水尽黑,心无住相,笔无定法,粗头乱服,野逸纵横。破耶?立耶?闲无目的,无所谓破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