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763|回复: 1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复制链接]

14

主题

69

帖子

30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9
威望
14
金钱
112
在线时间
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3-30
发表于 2015-4-2 11: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行书纸本,纵20.8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原卷前后隔水有宋“宣和”、“政和”小玺、天水园印及历代鉴赏收藏印鉴数十方,还有鲜于枢、张晏、周密等人题跋。宋《宣和书谱》有著录,清乾隆时入内府,原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0823dd54564e92586c1054869c82d158ccbf4eb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69

帖子

30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9
威望
14
金钱
112
在线时间
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3-30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11: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题跋
元代鲜于枢跋(节选):“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
宋代陈深跋:“颜鲁公,唐朝第一等人。公字画雄秀,奄有魏晋而自成一家。前辈云,书法至此极矣。……《祭侄季明文稿》一纸,详玩此帖: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苏文忠谓:‘见公与定襄五书草数纸,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公忠贤,使不善书,千载而下,世固爱重,况超逸若是,尤以宝之。”
元代张晏跋(节选):“此祭侄季明文,今在余家。住京师,尝会诸贤品题,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端楷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心手两忘。真妙见于此也。观于此帖,真行草兼备三法。”
元代陈绎曾跋(节选):“右鲁公祭兄子季明帖前十二行甚遒婉,行末循‘尔既’字,右转至‘言’字左转而上,复侵‘恐’字,右旁绕‘我’字,左出至行端。若有裂文,适与褙纸缝合。自‘尔既’至‘天泽’逾五行殊郁怒,真屋漏迹矣,自‘移牧’乃改。‘吾承’至‘尚飨’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烂然,使人动心骇目,有不可形容之妙,与《禊叙稿》(按:《兰亭序》别称)哀乐虽异,其致一也。‘承’字掠策啄碟之间,‘嗟’字左足上抢处,隐然见转折势,‘摧’字如泰山压底柱障,末‘哉’字如轻云之卷日,‘飨’字蹙衄如惊龙之入蛰。吁,神矣。”
明代文徵明跋:“元章(按:米芾字)独称《座位帖》,盖尝屡见,而《祭侄》则闻而未睹,今《宝章录》可考,宜其并称《座位》而不及此也。世论颜书惟取其楷法遒劲,而米氏独称其行草,为剧致。山谷亦云,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按:指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盖亦取其行书之妙也。况此二帖皆一时藁草,未尝用意,故天真烂漫出于寻常畦径之外。米氏所谓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者也。”
清代王顼龄跋(节选):“鲁公忠义光日月,书法冠唐贤。片纸只字,是为传世之宝。况祭侄文尤为忠愤所激发,至性所郁结,岂止笔精黑妙,可以振铄千古者乎。”





文评
宋代董逌《广川书跋》:“鲁公《祭侄文》‘峻拔一角,潜虚半股’,此于书法,其体裁当如此矣。至于‘分若抵背,含如并目,以侧映斜,以斜附曲’,然后成书,而有人于此盖尽之也。鲁公于书,其过人处正在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尝问怀素‘折钗股何如屋漏水?’曰:‘老贼尽之矣。’前人于其隐处,亦自矜持,不以告人,其造微者,然后得之。此二体又在八法六体之外,乃知书一技而其法之众至此。公《祭犹子文》,殆兼存此体者也。”(节选自《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8126-127页)。
宋《宣和书谱》:“鲁公平生大气凛然,惟其忠贯日月,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严尊重,使人畏而爱之。”
明代项穆《书法雅言》:“行草如《争座》、《祭侄帖》,又舒和遒劲,丰丽超动,上拟逸少,下追伯施(按:虞世南字),固出欧、李(按:欧阳询、李邕)辈也”(节选自《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527页)。
清代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慎伯(按:包世臣字)谓平原《祭侄稿》更胜《座位帖》,论亦有理。《座位帖》尚带矜怒之气,《祭侄稿》有柔思焉。藏愤激于悲痛之中,所谓‘言哀已叹’(按:孙过庭《书谱》语)者也”(节选自《历代书法论文选》594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权声明| 手机版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8009642号-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