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画家李清臣——沉雄老道 大气劲健

[复制链接]

1019

主题

1019

帖子

917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UID
18980
威望
1019
金钱
3058
在线时间
12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7-2-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30 08:4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个人简介:
李清臣:男,1948年生,汉族,笔名:以清,斋名:清颖 原就职于安徽省阜阳市文化局,1965年参加工作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学院1990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阜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李清臣自幼学书,遍习汉隶秦篆唐楷诸体,博览历代碑帖及当代名家墨迹尤其对宋代黄庭坚费时最多,用力最勤,深得山谷三味。行草取张旭、黄庭坚、米芾、徐渭等诸家之长。在学书道路上深得王学仲、赵冷月、徐无闻、李百忍、张良勋等大家的教悔。篆刻从吴昌硕入手,后直追秦汉空印,印作常出新意。写意画从八大山人、徐渭、吴昌硕、齐白石入手,轻形似、求意趣、重神似,造型严谨隽秀,笔墨纵横自如、章法灵活多变,画中见笔,因此具有沉雄老道、洒脱、大气劲健的艺术风格,常有新作发表在国内外书画报刊杂志上。自1980年起,李清臣书法策刻及给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书画展以及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展览,多幅作品被国家级及省级博物馆收藏。
作品欣赏:
中国书法饱含灵性,是情感穿透纸张的深情倾诉,是笔墨承载灵魂的唯美表达。一幅动人心弦的书法作品,必然是书者纯真性情的袒露,这性情必然是崇善向美的。而这字里,又无不流露出贯穿始终的情绪符号,或喜或忧,或悲或愁,就如同中国笔墨史诗般存在的那篇《兰亭序》。就算隔着山河岁月,穿越千年的历史烟云,我们依然能从俊逸疏朗的笔墨里,感受书圣的情怀与境界,风雅与轻愁。李清臣的作品,飘逸潇洒又静水流深,字里行间无不跌宕着书者淡定宏博而又率性洒脱的精神气质。从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李清臣书法中的万千气象与广袤世界。
人们常说字中自有江山。在欣赏李清臣老师的书法作品时,能看到书法家的成熟与端稳,也颇能感受到他的昂扬与正气。看笔锋的刚劲与利落,宛如静默的山。看线条的流畅与柔美,又如一条流淌的河。一点一横,至简至朴,一撇一捺,至纯至真。有绵里藏针之劲道,也有肉里剔骨之纯粹。风范与意态相得益彰,线条与韵致协调统一。
书法,始于技法,却不因技法而能藏巧,囿于技法的书法,即便再是娴熟和流利,那也只是一只照着葫芦画出瓢而已,必然拘牵万状,毫无生机。书法走到最后,是书者自身生活的品味,学养的涵蕴,以及对生命深层次的觉知与感悟,都浇灌在书法作品的一笔一画之中。书法与书者的灵魂一脉相通,息息相溶。欣赏李老师的书法,似乎在与相知多年的好友作倾心的交流。如苍山明月下,帘外有清风,似在沉吟山河之浩渺,山川之秀美;如疾风吹劲草,野马踏平川,字里的乾坤,有着李清臣 精神世界无限的张力和爆发力。
康德说,美是对功利的删除。这恰恰是对李清臣穷其半生精力,追逐艺术追求完美的精准诠释。艺术之旅从来就孤独,古今往来之大成者,莫不是耐得住寂寞,沉得住心性,守得住灵性的修行者。很难想象,如果早早带着成名成家的功利与目的,又怎能潜心研习?然而,上帝从不辜负淡泊而努力的人,专注于艺术的本身,荣誉和成绩似乎又都在不经意间不期而至。
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不惑之年的李清臣,在静谧的岁月中,感受着生命与生活的本真。从早期的技法锤炼到意蕴气息的把握,到对人生自然艺术的悟道,所有的掣肘规矩嬗变为黑白分明的艺术线条和人生的领悟。
花鸟作品欣赏:
当今,许多花鸟画作品个性不足,缺乏艺术活力和时代生命力,画家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上难以形成新的笔墨造型观。画家李清臣的花鸟画作品却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令观者领略到磅礴的气象和昂扬的精神。这正是他努力探寻中国花鸟画发展方向的结果。
李清臣画作中的写意精神十分突出。他的用笔大气、率意,用墨、用色酣畅淋漓,在书写意味中体现出一种生命的“元气”,笔势美感与墨色韵致营造出画面的意象之美。他的作品往往不为物象所限。在心游物外、得意忘“形”中,其笔下的花鸟在无羁绊、无约束、无定势的情态下随性而发,形成了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图像,而这种图像又恰恰契合了意象精神的一种图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为当代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为花鸟画创作带来了活力。李老师对写意精神的重新诠释,使其画作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李清臣的画作,最打动人心的便是画幅中蓬勃向上的气韵。这种气韵是花鸟画的一种意境,也是花鸟画的灵魂。从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二个突出特点。一是“大”——胸襟大、气象大、境界大。李清臣的作品既能充满活力、繁密满幅,又能删繁就简、言简意赅,总能形成气韵撼人之势。二是“意”,他抒写自己的感受,倾吐肺腑之言,明心见性,画如其人。他继承传统,又在现实生活中寻求那种旺盛之气,从而在作品中形成了视觉的张力和撼人的气势。他的作品充满了动力、活力和进取精神,饱含着创新意识。这种精神和意识也代表了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个重要艺术取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权声明| 手机版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8009642号-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