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宣鳙文化

标题: 贾平凹等文艺界人士赏析张震诗词——全国书画名家作品... [打印本页]

作者: 艺统天下    时间: 2017-6-26 09:53
标题: 贾平凹等文艺界人士赏析张震诗词——全国书画名家作品...
                                张芙蓉
张震简介
         张震,曾用名张珍,善隐居士,1965年生,陕西省定边县人,中共党员,原定边县石洞沟乡育才学校董事长、定边县第六届政协委员。现为:自由撰稿人,诗人。著有诗集,词集、纪实文学、散文集等。诗集有全国书画名家插图作品400余幅。了解更多情况,可360(百度)搜索“定边张震”、“定边诗人张震”或“陕西诗人张震”。
文艺界人士赏析
        贾平凹(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诗集《煮酒一壶月一窗》诗书画并举,读赏学兼得,或经历、或见闻、或思考,内容丰富,个性鲜明,可以说是一套非常少见而有价值的读本。张震的这些作品,几乎都是在与贫困和顽疾的抗争中完成的,读着它,真是悲欣交集,五味俱陈。也正如此,这文字就有了力量,就有了意义。
         刘炜评(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学报主编):张震在没有经过专业和系统学习的前提下,经过五年的磨砺,诗作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几百首诗作中,也不乏精品之作;这和他特殊的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能够再注意孤平、仄声字等局部存在的问题,两年后将会进入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吴川淮(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新闻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报》活动策划部主任):张震在当下的社会里,以一种自觉意识写了大量的诗词,是向深厚的文学传统敬礼和回归,也是一个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向传统回归的一种方式。读张震的诗,仿佛进入了他的生活空间,陪着他以诗的形式追溯自己,过滤生活,反思生命。他的诗歌在造境与写境之间,从他的诗里可以读出故事,可以读出一大堆西北文化人的形象,包括作为精神主体的张震形象。张震诗集,有二百余名书画家参与书画墨录,诗书画并茂,集传统文化于一体,工程浩大且具有教科书般的功用。
         马晓安(作家、文艺评论家):他的诗给我的初步印象是没有风花雪月,没有莺歌燕舞。是冷峻,是思考,是思想。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文学的神圣就在于它的载道精神及其承载作者的担当与责任。哪怕是一位无名文人,只要有这种精神都是可贵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无名之辈写高雅的近体诗,又何以让自己的声音被关注?他想到了请书法家写他的诗,为画家的画题诗。将诗书画等传统文化相结合,诗以书传,画以诗传,从而助强他的声音。我佩服张震的智慧。再者,宋人冯应榴言“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明人叶燮说“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诗与书画的血脉渊源,也让诗与书画互为增色。这无疑是一个绝好的“策划”。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朱熹说,兴是“感发志意”;郑玄说,观是“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说,群是“和而不流”;孔安国说,怨是“怨刺时风”。读张震诗,让我感慨孔子此言是也。尤其可观诗人张震“舒心志愤懑而卒成于歌咏”之情怀与大义。
        李彦明(陕西省特级教师):张震很有才华,善于学习,接受能力强,短短几年里,张震的诗已像模像样了。现在不仅文从字顺,章法合理,而且能做到形象化的表达,许多诗作已能很好的创设意境了,因情设景,即景抒情,情景结合,颇有韵味,这是张震诗词最令人欣赏的地方。张震的诗既有身世感怀,也有因景抒情,既有悲悯人生,也有现实讽喻,同时还有一部分题画诗作,内容丰富,涉猎面广,也是张震诗词的一大特色。三百多首诗作,四百多幅名人书画作品,二十多篇名人题词,融汇一炉,结集出版,这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张震以重病之躯,完成了常人所不能完成的工作,实属不易。
        高登和(西安定边老乡会领导,在张震诗词座谈会上作题为《红柳人生》的总结发言):
        白于山有一种树,在干旱少雨的环境下,经得起风吹雨打,酷暑严寒,虽不高大挺抜,却也灵秀,叫红柳。张震的人生如同红柳,看似普同,但绝对不一般。他的文学作品,述说了他经历过的很多感人故事。
        他是在抗争中走人生路,品人生味。他用血和泪叙述他的苦难曲折,表达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宣泄着生命的波澜壮阔。
        他是一个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医生说他本来只能活到三岁。可他现在还健在,不是命大,是他的强大毅力产生了神一样的效果。
        他少年时爷爷被革职,八岁的妹妹因白血病夭折,弟弟英年早逝,母亲遭遇打击撒手人寰,父亲凄凉而去,经历这么多家庭变故的打击,仍以他的病体顽强地支撑着,并且做着更为有意义的事情。
        他的霉运不会永恒。锅底法则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走到锅底的时候,倒霉得无人能敌,从此往后,你所走的每一步,都会向上。
        他做过很多善事,曾经红过神州大地。在家乡盖楼办学,培育三千学子,而且坚持了十五年。他参与红凤工程,为贫穷而需要的人助力。他上过中央电视台,被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
        现在的他埋头笔耕,对五十年的人生进行提炼,像辘轳一样,”汲水壮我粟,汲水乐我厨,汲水欢我畜,汲水翠我蔬”。用诗歌《煮酒一壶月一窗》来报达家庭和社会,为传统文化献上了一道大餐。
        他的人生和文学作品及其表现的思想、品格已经得到普遍认可,贾平凹等二百多名著名作家、书法家、画家、评论家等共同参与他的诗章,必将写就一片辉煌。
张震诗作节选
奔流到海不复回
因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写。
百川归海流无息,敢上云天雨雪回。
笑问诗仙生妙笔,草花何处酒谁陪?

赠儿郎
偷闲问己惜时无,屈指流年百业疏。
燕又归来花复绽,青春不返悔当初。

踏踪长安
遍访名家于凤城,诗书何日可成功?
酸甜苦辣无人晓,强作阳刚抱恙中。

感恩弟媳十年未嫁养育乳子髫年长大
十年生死两茫茫,坟冢南山草色霜。
幼学及笄双子女,披星戴月惠慈娘

丙申国庆前日黄昏经兴庆湖偶吟
适逢云气暮,曲径小桥幽。
水岸飞烟柳,湖深泛客舟。

华山之巅
石阶悬咽向苍天,绝顶巍峨铁索寒。
伸手流云摘魁斗,惊魂坐爱万峰烟。

腊月
临节花灯兴满街,民工寒立盼薪柴。
山乡白发思遥望,归路迢迢儿可乖?

梦赴南海
从戎折笔赴南疆,炮火烟寒逐寇忙。
誓教诸顽影消尽,海田千里骨还乡。

女排健儿赞
排坛女将势如虹,北战南征驿路匆。
历雨经风浑不怕,遭残染疾也无终。
同心织网齐威力,众志成城共伟功。
飒爽巾帼肝胆气,中华大梦论英雄。

西安交大一百二十周年校庆咏怀
樱花夹道浴香风,楼阁亭台卧凤桐。
日月新华桃李唱,师生伟业苦甜融。
园迁内地长安里,舵掌西寰玉宇中。
精育英才通四海,丹青不朽夺天公。

归仓时节叶衰凋,又是西风半载朝。
寒木脱袍荒落地,凌霜上锁冷侵巢。
粗销黍粟炊烟起,淡换衣装闹市挑。
应是约媒闲访客,麻牌茶酒最逍遥。

辘轳
山村有辘轳,绳索绕辘头。
老井深千尺,躬身汲水流。
汲水壮我粟,汲水乐我厨。
汲水欢我畜,汲水翠我蔬。
落叶荒尘积,旱夏井渐枯。
家父井下土,娘亲地上泥。
炎阳酷胜火,病身倚木疲。
束发儿无力,弱冠走四方。
养家爷颠沛,茅屋辘陪娘。
年年人增寿,日日催鬓霜。
如今榆百丈,父母客冥乡。
负疚明月酒,犹闻辘声茫。

榆溪河
春晓榆溪岸,霞羞草木荣。
潋滟桃花水,潺潺飞鸟停。
望断刀兔海子水掌泉,
腾越九山六镇入无定。
上下三千年,润泽游牧兴。
纵横两百里,妖绕富榆林。
红石峡迎客,镇北台鸣琴。
汩汩南北市,四季皆不同。
十四飞桥驾,东西南北中。
矿城甲天下,儿女共建功。

红石峡
榆林胜景冠边塞,牵手长城镇北台。
夹岸悬崖摩月入,淘沙碧水逐波来。
苍松挺秀依霞舞,绿柳娇羞傍畔栽。
壁锁铁环临众卉,河撑桥链卧苍苔。
雄山寺洞观弥佛,翠阁凉亭望斗魁。
鹏举英魂云石嵌,朴存傲骨峭岩开。
珍奇字刻书青史,宝贵雕碑昭栋才。
映日夕阳烟气漫,八方宾客不思回。
部分书画名家作品欣赏

作者与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先生合影,贾平凹主席为作者诗集题名。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钟明善先生、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王西京先生分别为作者诗集题词。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雷珍民先生、陕西省书协副主席卫双良先生分别为作者诗集题词。


陕西省书协顾问李成海先生、香港诗词学会会长陈智先生分别为作者诗集题词。


陕西省摄影协会主席陈宝生先生、原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屈应超先生分别为作者诗集题词。


陕西省书协顾问赵熊先生、陕西省书协副主席王蒙先生分别为作者诗集题词并收录插图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西部高研班导师张国朝先生(河南)、香港文联美协书协副主席胡金全先生分别为作者诗集题词并收录插图作品。


青海省书协副主席谢全胜先生、西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鲁雁先生分别为作者诗集收录插图作品。


国家一级美术师方胜先生(北京)、中国国家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廖勤俭先生为作者诗集收录插图作品。


陕西省书协副主席魏杰先生为作者诗集拓印,著名剪纸艺术家郑飞燕女士(定边)为作者诗集支持剪纸插图作品。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姜怡翔先生、西安美术学院郭永昌先生赠作。







欢迎光临 徐州市宣鳙文化 (http://cn-sh.cn/) Powered by Discuz! X3.2